为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民生领域监管深度融合,近日,鄢陵县以秋季开学季校园食品安全专项行动为契机,创新“信用+食品安全”监管模式,通过压实主体信用承诺、强化信用过程监管、完善信用奖惩机制,构建校园食品安全信用管理闭环,为广大师生饮食安全筑起“信用防护墙”。
一、压实主体信用承诺,夯实食品安全信用根基
县市场监管局将"信用承诺"作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的“第一粒扣子”,推动全县42家学校食堂及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签署《校园食品安全信用承诺书》,明确“自查整改不到位不放过、安全隐患不消除不放过、信用责任不落实不放过”的“三不放过”原则。通过“清单式自查+信用化整改”机制,将52项自查问题整改情况纳入企业信用档案,对限期未整改的2家单位实施信用预警,同步推送至县公共信用信息平台。目前,全县学校食堂信用承诺覆盖率达100%,问题整改完成率提升至98%,形成“承诺-自查-整改-信用记录”的全链条管理模式。
二、强化信用过程监管,构建“检查-评价-应用”闭环
专项行动中,执法人员将信用监管贯穿食品安全检查全过程,创新“三色信用评价”机制:对严格落实索证索票、规范留样、健康证管理等要求的单位评定为“守信绿”,优先纳入年度食品安全示范单位评选;对存在轻微违规但及时整改的单位标记为“警示黄”,实施1个月信用观察期;对整改不力或存在严重隐患的单位列为“失信红”,限制参与政府集中采购。截至目前,通过全覆盖检查评定“守信绿”单位28家、“警示黄”单位12家,将15项隐患整改情况同步记入信用档案,作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的核心依据。
三、深化信用宣传教育,提升从业人员信用意识
“以前觉得食品安全只要不出事就行,现在才知道规范操作就是积累‘信用资产’。”某学校食堂负责人在参加“信用+食品安全”专题培训后表示。县市场监管局将信用教育纳入校园食品安全培训必修内容,编制《校园食品安全信用管理手册》,通过“典型案例剖析+信用后果警示”方式,重点讲解“失信行为对企业投标、融资、评优的影响”等内容。累计培训食品安全管理员及从业人员200余人次,发放“信用承诺书”“失信风险告知书”400余份,推动形成“诚信经营、以信立业”的行业共识。
四、完善信用联动机制,强化失信联合惩戒
为破解校园食品安全“多头监管、信息壁垒”难题,县信用办联合市场监管、教育、卫健等部门建立“信用信息共享+联合奖惩”机制:在信息共享方面,将学校食堂检查结果、整改情况、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实时推送至公共信用平台,实现“一次失信、多域受限”;在联合惩戒方面,对3年内存在2次以上食品安全违规的单位,依法限制其负责人参与行业协会任职,并取消其“文明单位”“放心食堂”等荣誉申报资格。此次专项行动中,已对2家“失信红”单位启动跨部门联合惩戒程序。
下一步,鄢陵县将持续深化“信用+校园食品安全”监管模式,计划年底前建成校园食品安全信用评价指标体系,将食材采购溯源、从业人员信用、家长满意度等8类指标纳入评价模型,推动信用监管从“事后惩戒”向“事前预警、事中监管”延伸,真正让“信用”成为校园食品安全的“压舱石”,为全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“民生领域”示范样本。
主办单位:许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热线电话:2966536 政府网站标识码:4110000024
备案号:豫ICP备16037127号-4
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1077号
APP下载
微信公众号